中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2022年创出历史新高,IPO融资额达6100亿元,预计达到全球整体的一半左右。以中美对立为背景的上市中国企业回归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半导体企业等积极上市,背后可以看到(中国)通过IPO支撑战略性企业的意图。
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IPO融资额为1800亿美元,与2021年的4680亿美元相比大幅下滑。由于通胀和加息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的IPO迅速减少,融资额比2021年减少90%以上。这种情况下,预计中国IPO融资额比上年增长5%,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在各交易所的融资额排行榜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排在世界第一,深圳证券交易所居第二,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则跌出前五。
中国2022年的IPO数量相比2021年有所减少,但大型IPO增加。背景是受中美对立影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进本土企业在国内上市。终止在美上市的中国移动和中海油相继在上海完成大型IPO。中国为推动国内资本流向符合国家政策的重要产业,正积极利用新兴市场。国产半导体厂商海光信息技术和医疗器械企业上海联影医疗科技等在上海的科创板上市。数据显示,半导体和半导体生产设备的融资额为828亿元,在各行业中最多。
另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22年中国本土的IPO中,科创板和深圳的面向新兴企业市场的创业板按数量计算占到2/3,在融资额方面占近70%。
普华永道表示,注册制改革已成为强劲IPO的关键。提升存在感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体现出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和创新的意图。毕马威表示,中国的金融环境很少受到利率上升影响。2023年中国IPO有望维持强劲。有约900家排队IPO,预计将维持活跃的融资。
对中国来说,IPO市场的扩大具有不依赖美国等外部资本、容易培育战略企业的好处。另一方面,符合中国政策方针的企业上市这种“国策IPO”的色彩也有可能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