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张希良等多位专家近日撰文表示,全国碳市场在大步迈进之前,必然需要经历小步慢走的过程,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该研究团队建议,“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力争实现对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八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
“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研究团队深度参与了国内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支撑工作。在最新一期《管理世界》上,张希良等多位专家表示,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
我国自2011年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湖北、广东等7个省市开展碳市场建设试点,为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2017年,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并于2021年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正式交易运行,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交易系统落户上海。
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651.88万吨,累计成交额3.29亿元。8月13日,CEA收盘价为54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2.5%,较首日收盘价上涨5.41%。
截至8月13日,湖北碳市场总开户数达12631户,较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新增超千户,均来自个人和投资机构。自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至8月16日,湖北碳市场成交量25.19万吨,成交额1049.06万元,交易较为活跃。
张希良说,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域和行业的碳排放已达峰或正处于平台期,而还有部分区域和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设定,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
他介绍,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推动健全碳定价机制。一方面,碳市场的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等顶层设计将根据国内外形势逐渐调整,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等配套机制也将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碳市场的实践也将为碳税政策的设计提供参考,使得碳定价覆盖难以被碳市场纳入的行业和小微企业,避免碳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