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旺我头条 | 2021-08-16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滑稽,但是在全球各国对碳交易设计的时候,往往是各国政府掂量的重要因素。有的国家是通过碳税的办法约束碳排放,有的国家是坚持市场化机制,也有的国家是通过两者结合的办法。
碳交易是一种基于政府管控下的市场交易方式,通过配额的管控,来实现富余和缺口的有效对接撮合,最终能有效推动节能减排。目的和初衷显然和我们的证券市场不同。
但是既然是市场机制,它必须兼顾到市场的一切要素特征,参与主体合规性,交易的自由性,企业经营者对配额责任制等等。如果这些要素都不存在或者都受制于各种社会现实,碳市场如何真正实现市场化交易,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初期,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碳市场,其实很值得思考。
目前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管控的企业一共2162家,绝大部分都是燃煤发电企业。再细分的话,占据配额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五大电力和地方国有企业,那么看似规模很大,配额总量45亿吨,但是由于这样的主体特征,绝大部分个体企业的配额都由集团统筹管理,集团意志替代了企业意志,却无法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种需求和问题,加上舆论导向的问题,碳市场交易其实在很大范围很长时间内,大部分交易都不会发生。因此在更多时候,都变成了一次政治正确的选择。
因此碳市场是市场机制多一些还是管控模式更重要,哪种方式更能有效而快速推动节能减排,在市场机制下,政府管控究竟该管控什么,管控的度把握在什么程度,市场要素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有效激励控排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节能减排中去?其他非控排企业碳普惠应该如何设计?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更快实现,都值得顶层设计者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