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7月21日,欧盟27国领导人就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达成一致,以期帮助受疫情影响国家尽快提振经济。与此同时,欧盟还计划在2021年就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提出详细提案,借此对不符合欧盟环境标准的某些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碳边境调节税到底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卓尔德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经济师张树伟博士。
砸钱救经济 钱从哪里出
经过近100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欧盟特别峰会最终通过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基金中的3600亿欧元为贷款,需由借款国独自偿还;3900亿欧元为补贴,主要受益者是疫情严重的南欧国家。
3900亿欧元的无偿补贴对欧洲疫情严重国家走出经济困境至关重要。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认为“这是欧盟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时刻”。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其为“欧盟自建立欧元以来最重要的时刻”。但在欧洲各国陷入衰退的当下,钱从哪里来成为欧盟接下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协议,总额3900亿欧元的无偿补贴最迟需要在2058年之前,由27个欧盟成员国按照经济体量共同偿还。按照当前的计算,法国需偿还678亿欧元,高于获得的400亿欧元。法国等成员国希望欧盟扩充新的收入来源并承担起“还债重任”。
为此,欧盟计划在2021年开始对不可回收塑料征税。另外,欧盟委员会将负责提出对跨国数字巨头征收数字税,以及在2023年前开征酝酿已久的碳边境调节税。欧盟委员会估计,新税收将能够带来每年至少300亿欧元收入。但欧盟各国此前对征收数字税难以达成一致,征收碳边境调节税也绝非易事,欧盟计划在2021年提出详细提案。
理论由来已久 兑现并不容易
张树伟介绍,碳边境调节税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雏形最早出现在1975年的一篇划时代论文,此后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该税在理论逻辑上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保护单边环境政策的有效性,比如进口地区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政策,但如果进口商品不受这种约束,其本地高耗能企业就可能通过将生产或者工厂转移到该地区之外,使得减排政策效果打折扣,造成所谓的“碳泄漏”;二是经济层面的考量,不对等的环境约束将对本地的企业竞争力造成影响,从公平竞争的角度对进口商品额外征税。
张树伟指出,现实情况比理论要复杂得多。首先,“碳泄漏”从实证角度而言往往被认为是很有限的,因为企业的布局考量显然是很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其次,如何界定出口地区与进口地区“减排努力”的差别在技术和操作上存在困难;另外,征收碳关税将压低出口国国内高耗能产品价格,反而可能促进其消费,在全局上无法实现减排反而可能造成碳泄露。
事实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7年就曾表态,“碳关税对于欧盟的公平环境转型必不可少”;阿根廷、意大利、日本以及墨西哥政府以及美国民主党,在过去的若干年也都有密集的表态与倡议。但在全球化时代,施行碳关税还面临政治、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困难,比如这种政策是否违反了WTO规则和《巴黎协定》精神,是否可能引发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出口国贸易报复等,因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实质性进入各国政策议程。
虽困难重重 但信心满满
欧盟为何此时强力推动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有分析指出,一是希望借此推动绿色规则与标准,对外“示强”,对内加速绿色转型;二是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增加企业竞争力;三是助力实现“经济主权”,加快摆脱对外依赖,加速产业回迁。
张树伟表示,当前,经济层面的全球化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WTO国际贸易机制受到冲击;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出现退化,各国本地化生产需求进一步强化;通讯、电池、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和领域的竞争而不是合作的状态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下,欧盟推出碳关税政策措施,其面临的政治约束与考量与几年前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在技术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卫星监测等新技术,未来实现对全球碳排放开展实时监测正变得可能。在法律层面,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欧盟法律专家表示,有信心通过精心设计使之符合WTO规则。
欧盟及法德都对推进碳边境调节税表现出志在必得。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在提名期间就提出希望推行碳边境调节税,在当选后多次表达决心,并将其作为欧盟《绿色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龙峰会后就此问题表示,恢复资金的负担“不由法国纳税人支付”,将增加新的欧盟税收以偿还该债务,其中就包括在欧盟边境设立碳机制。他举例称,欧盟自印度、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钢材,如果其制造过程远不如欧洲清洁,则必须在其进入欧盟时征税以避免不公平竞争。马克龙在峰会召开前也曾表示,他将致力于推动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的相关谈判,并将其作为未来几个月的一项优先任务。
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表示,“我们(与法国)达成共识,我们需要征收碳关税。这并非易事,但欧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高碳足迹产品国家的侵害”。德国国会在上月举行中国专题听证,碳关税与贸易问题也是重点之一。
中国未来如何应对
张树伟表示,有理由相信碳边境调节税作为一个可能的手段,将成为欧盟未来碳减排国际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目前应对疫情、经济刺激计划、反种族歧视等问题更为迫切,使得这一工作暂未有明确的进展与方案。
张树伟指出,美国已经在特朗普政府“否定气候科学”理念下退出了《巴黎协定》,并指责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是绿色保护主义,阻碍全球自由贸易。但通过碳关税实现设想中的“气候减排俱乐部”和惩罚“搭便车”行为,一直体现在美公众、政策与学术界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上。一旦政府更迭,美在碳关税问题上存在立场反转的可能性。
为了应对欧盟提出的边境调节税要求,避免中国出口企业承担国际碳关税,张树伟认为需要尽快启动中国碳市场,并加速电力以外的其他行业的纳入。碳关税征收的“理由”是进口方与出口方不对等的碳减排力度,如果二者的碳价格相同,那么无疑是不应征税的充分条件。
张树伟表示,启动国内碳市场在短期可体现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严肃关切,中期能够助力节能减排,远期则发出激励可持续绿色投资的明确信号。同时,碳市场作为国际贸易环境形势进一步变化的应对工具之一,将为经济的“六保”与“六稳”工作做出长期贡献,同时具有象征性、程序性与实质性的重大意义。
扫码关注 获得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