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了介绍和解读。
明年经济运行
有望总体回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我们要充分肯定和倍加珍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今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的表现,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
展望明年,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综合研判,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从而形成一个独立向上运行的轨迹。明年只要经济恢复正常的增长,从统计角度来看,数据就会比较高,二季度预计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全年有望明显回升。他也强调,这并不是自动生成的,不是天上掉馅饼,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第一要积极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第二要巩固和恢复吃穿用等基本消费,第三要培育和扩大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新型消费。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宁吉喆强调,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55.9%,大多数人都是打工者,增加收入必须稳定和扩大就业,公共工程和企业绝不能再拖欠农民工和劳动者工资,地方政府和大企业也绝不能再拖欠中小微企业应得款项。
“近三年疫情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自主经营者伤害较大。”宁吉喆说,要以进一步落实助企惠民政策,以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契机,切实增加这两部分人的收入。要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
财政政策三方面加力
货币政策也有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2023年围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找准政策发力点,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政策落实落地的实际效果。
在他看来,“加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入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运作资本金范围。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建设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投入。三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四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率。五是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注重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2022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这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中央还会适时做出部署。
“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而且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改善营商环境
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的部署力度前所未有。我国引资潜力大,下一步做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工作,首先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具体来讲,一是要改善外商投资的制度环境,还要继续做好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二是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商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投诉机制。三是要加强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外资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创造条件,同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用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国内需求和经济加快回升的有利条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
王一鸣指出,我国传统产业具有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明年推动经济企稳向好,要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扩大投资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王一鸣认为,明年要继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