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当香港准备回归祖国时,国际媒体和学者认为“香港之死”已来临。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出现的移民潮,更加助长了这种说法。25年后,任何客观和诚实的评估都应得出结论:尽管西方媒体一直在鼓吹厄运和恐惧,但上述说法不仅不准确,而且大错特错。
事实上,“纽伦港”如今已成为商业界的一个常用语,香港一直是公认的与纽约和伦敦齐名的顶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保持了在排行榜上的第三位,在上海和新加坡的挑战下捍卫了其在亚洲的领先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仍是一个对海外人才有吸引力的选择。去年,通过“一般就业计划”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工作的人数有所回升,与2020年相比增加近20%。
香港仍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开展业务的理想场所。注册的非本地公司总数从2020年的约1.37万家上升到今年2月底的1.44万家。事实上,过去五年,以香港为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企业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只有美国企业例外。
英法等国在香港的商业存在保持着稳定甚至增长。这也证明了世界银行2020年将香港列为全球第三大商业友好型经济体——比前两年的第四和第五位分别有所上升。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和支持,所有这些成就和认可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自从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同步了。
具体而言,过去13年里,香港有7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IPO市场,而在2021年,内地企业占香港所有IPO市值的98%。自1997年以来,内地企业在我们股票市场交易额中的份额增加一倍多,市值的比例从16%飙升至78%。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内地企业的上市,香港股市的成交额和市值将大幅减少。它们帮助巩固了香港在全球投资者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也利用它来筹集资金和扩大业务。作为一名香港金融从业者,这一成功给我带来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它完美地说明了金融业是如何在“一国两制”的宏伟概念和成功执行下蓬勃发展的。
回顾过去25年我们城市的显著发展时,我不禁回忆起1997年,那是对我个人意义深远的年份。那一年,我开始了职业生涯,此前获得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和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我离开象牙塔,开始在纽约工作,独自在异国他乡。我父母20世纪60年代从潮州农村移居香港,为养活子女而辛勤工作。他们见证了香港成为国际大都市。市民只要有机会,就能释放潜力,为社会带来活力,这对我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也是我决心日后回国的原因。最高兴的是,我在2005年回国了,继续在金融业工作。
展望未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阐述了国家对加强和提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空和贸易中心地位的支持。相关计划还将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创新和技术中心,以及一个东西方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香港的核心传统优势对于帮助我们国家走向世界至关重要。香港可以利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增长,为祖国的整体需求作出贡献。
未来五年是香港从稳定走向繁荣的关键时刻。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应对香港面临的众多社会经济挑战,真正改善所有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