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网
市场机制是碳减排的最为有效手段。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手段。我国七个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应尽快评估总结,聚焦关键问题,立足国情形势,加快制定实施全国碳市场的总体方案、着力推进制度建设,构建全国碳市场建设,以碳价机制促进低碳转型革命。
推开碳市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碳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在市场准入方面缺乏统一的审批权限和准入标准等,市场标准分散,交易效率和市场活力相对较低。在配额分配方面,存在配额超发、需求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和地区的差异的现象,导致碳价格波动性增大,弱化了碳价格引导企业减排的作用。在市场监管方面,未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二是碳市场信息不够透明。在碳交易政策体系建设过程中,配额总量、详细的碳配额分配和调整方案等不够透明;第三方核查缺失可能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从而导致核查质量下降,无法充分评估碳市场的减排绩效。碳排放信息不够透明,给主管部门的监管设置了障碍,也不利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三是碳交易缺乏碳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传统金融与碳金融融合度低。我国金融业对碳交易涉及并不多,只是对某些领域开展融资贷款,创新度低,相关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机制的缺乏,近年推出的碳基金、碳保险、碳期货等产品发展缓慢。种种外部性原因,导致各个碳试点的市场缺乏创新和活力,远不能支撑我国碳市场的发展。
四是碳市场专业人才缺乏。中国目前对碳交易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支持和投入还比较低。碳交易是一个新兴产业,熟悉碳交易相关理论并将其与中国国内实际情况联合在一起实践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不多;可以开发、熟练运用衡量碳排放、减排标准方法的系统性技术人员缺乏;以及涉及衡量和规避碳市场风险,碳市场风险监管的人才缺乏。
推开碳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碳交易市场机制。制定并明确入场标准,进一步提高进入碳汇市场的相关企业包含度,同时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对一些不符合碳交易市场进入规则,并进行相关信息造假的行为予以一定的处罚,以此来提高入场企业质量。尽快出台配额分配指南,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进一步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并及时发布。加快研究制定系统管理办法,尽快建成支撑系统,统一协调相关资源。健全碳市场监督执法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碳排放监测与报告技术规范,严格限制核查机构的经营范围,杜绝关联交易、违规操作,强化对数据质量的长效化、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同时,加快建立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尽快落实资金保障,支持地方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
二是提高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除了在各试点范围内公布碳交易计划、管理措施等政策工具的实施外,还应向社会公开企业排放控制的关键数据、配额总量和配额分配情况。获得充足、可靠的信息,确保企业有效参与碳市场交易,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效率。
三是扶持碳金融发展。引进机构投资者,提高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的参与度,大力推进包括碳交易类、碳融资类、碳支持类产品在内的碳配额质押贷款、碳基金、碳配额托管,绿色债券等业务,探索以配额核证减排为标的碳质押、碳抵押、配额回购以及碳交易期货等碳金融产品。引进做市商制度,研究市场内互换、掉期、对冲等多种形式风险管理产品,减少履约与非履约期之间的价格波动,稳定碳交易价格,在日渐增高的环境管理风险形式下,增加企业对冲风险的能力。建立符合的政策、制度或者提供适当的福利条件,如相关业务方面进行免税或者税收降低的政策,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四是加快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碳汇市场相关理念,提供碳交易方面的教育,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碳交易专业,努力培养合格的碳交易专业人才和队伍,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一方面,招募和培训大量专业人员,提高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各类机构的效率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企业关注环境问题,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服务,增强碳交易市场的议价能力。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