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第一财经
“按照现行标准,有些投资的方向和领域目前还可以,经济上也还可行。但如果对标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能就会存在投资风险。”今天(27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对记者说。
在生态环境部上午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吹风会”上,李高向记者透露,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会对投融资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银行等部门已表示,希望我们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给予更多的解读”。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勾画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光明图景。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李高对记者说,这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提出的新的目标,与之前中国提出的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相比,力度更大,更富有雄心,影响更深远。
李高说,国家减排新目标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他说,中国将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同时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作协同增效,切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和水平。
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有关“十四五”期间,有可能出台哪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提问时,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国“一盘棋”的行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既要用好行政手段,也要用好市场手段,既有市场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有制度创新和改革。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就是一项落实国家减排新目标的重要创新。”李高说,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讲,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的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各行业、各部门,比如钢铁、建材等行业,都需要考虑在新的国家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安全。
政策吹风会上,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中国从达峰到碳中和过渡期只有30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需要60年至70年的时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转型、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实现转型的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这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引领了全球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方向。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也表示,中国最新承诺的减排目标,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倒逼机制,带来经济竞争力、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协同效应。
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
刘友宾介绍,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七个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陆续启动运行以来,逐步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8月末,七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92.8亿元。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